被讨厌的勇气电子书是作者岸见一郎 和古贺史健创作完成的,这本书中阿德勒阐述的对自我的解放、对幸福的论述都让我有种耳目一新、醍醐灌顶之感,《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这本书绝对不是心灵鸡汤,而是稍带苦涩,但又可治病的良药。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而是,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最美的光彩,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看完《被讨厌的勇气》之后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三方面。第一,相比于广为大家熟知的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思想,阿德勒的思想是目的论。第二,分离课题,不妄加干涉他人的课题,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第三,我觉得就是四个字,活在当下。
被讨厌的勇气电子书精彩阅读:
哲人:人际关系是一个怎么考虑都不为过的重要问题。上次我就说过”你所缺乏的是获得幸福的勇气“这样的话,你还记得吧?
青年:即使想忘也忘不了啊。
哲人:那么你为什么把别人看成是”敌人“而不能认为是”伙伴“呢?那是因为勇气受挫的你在逃避”人生的课题“。
青年:人生的课题?
哲人:是的。这非常重要。阿德勒心理学关于人的行为方面和心理方面都提出了相当明确的目标。
青年:哦。那是什么样的目标呢?
哲人:首先,行为方面的目标有”自立“和”与社会和谐共处“这两点。而且,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是”我有能力“以及”人人都是我的伙伴“这两种意识。
青年:请您等等。我得做一下笔记。
行为方面的目标有以下两点:
①自立。
②与社会和谐共处。
而且,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也有以下两点:
①”我有能力“的意识。
②”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哎呀,我能明白其重要性。作为个体自立,同时能够与他人及社会和谐共处,这好像与我们之前的辩论内容也紧密相关。
哲人:而且,这些目标可以通过阿德勒所说的直面”人生课题“来实现。
青年:那么,”人生课题“又指什么呢?
哲人:请从孩提时代开始考虑人生这个词。孩提时代,我们在父母的守护下生活,即使不怎么劳动也可以生存下去。但是,很快就到了”自立“之时,不能继续依赖父母而必须争取精神性的自立这一点自不必说,即使在社会意义上也要自立,必须从事某些工作——这里不是指在企业上班之类狭义上的工作。
此外,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朋友关系。当然,也会与某人结成恋爱关系甚至还有可能发展到结婚。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又会产生夫妻关系,一旦有了孩子还会出现亲子关系。
阿德勒把这些过程中产生的人际关系分为”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这三类,又统称为”人生课题“。
青年:这里的课题是指作为社会人的义务吗?也就是类似于劳动或纳税之类的事情。
哲人:不,请你把它理解为单纯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有距离和深度。为了强调这一点,阿德勒也曾使用”三大羁绊“这样的表达方式。
青年:人际关系的距离和深度?
哲人:一个个体在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人生课题。在”不得不面对“这一意义上确实可以说是”义务“。
青年:哦,具体来讲呢?
哲人:首先,我们从”工作课题“来考虑。无论什么种类的工作,都没有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例如,我平时都在这个书房中写书稿。写作这项工作的确是无人能够代替、必须自己完成的作业。但即使如此,只有有了编辑的存在以及装订人员、印刷人员和经销或书店人员的协助,这项工作才能够成立。原则上来说,根本不可能存在不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的工作。
青年:广义上来说也许如此。
哲人:不过,如果从距离和深度这一观点来考虑的话,工作上的人际关系可以说门槛最低。工作上的人际关系因为有着成果这一简单易懂的共通目标,即使有些不投缘也可以合作或者说必须合作;而且,因”工作“这一点结成的关系,在下班或者转行后就又可以变回他人关系。
青年:的确如此。